人民日报批弹窗广告 弹窗广告是谁的错?大家是否还记得早些年网上说的:大家最恨的东西就是电视剧里插广告,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,电视剧是少多了,不过弹窗广告却替代席卷而来。

一、人民日报批弹窗广告
根据《人民日报》12月4日的报道,“弹窗广告”肆意而为,不仅影响上网者的心情和工作效率,还会带来木马植入、信息诈骗、强制消费等问题。相关部门应明确监管责任,加大执法力度,强化精准执法。
如今,消费者打开电脑网页、登录手机客户端,往往会发现,一些形形色色的“弹窗”扑面而来。这些弹窗有的是信息推广,有的是商业广告,很多时候让人避之不能。弹窗是一种推广方式。有时候,弹窗广告对人们网上购物、浏览信息有一定帮助,但总体而言,弹窗泛滥就是“扰民”了。当想看的网页被遮挡、想买的商品被隐藏,这种“霸屏”的弹窗,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厌烦。
业内人士透露,多数弹窗都是推广公司与浏览器平台合作,按受众点击量收费并分成,每次点击按0.1元至0.3元的标准收取费用。一些推广公司运营的弹窗,还能实现对目标人群精准推送:你前一天浏览过某个商品或某条信息,第二天打开电脑、手机就能收到与之相关的信息、广告。这种量身定制的弹窗不仅扰民,还可能侵权,存在盗用用户信息、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。
弹窗广告到底是谁的错?这个锅到底该由谁来背?
二、弹窗广告到底是谁的错?
在我们对弹窗广告口诛笔伐的时候,我们还是要冷静下来看看这件事到底是谁的错?在我们说弹窗广告扰民的时候,到底该怎么看待弹窗广告呢?
首先,广告是当前互联网产业最重要的营收方式。我们从互联网的诞生之日开始就会发现,互联网一直都是基于一个共享的理念构建起来的,共享是网络信息服务者最重要的属性,但是没有人做互联网是为了做慈善事业,但互联网的本质属性又决定了其很难赚钱,那么有没有解决的思路呢?有,这就是重构互联网模式,经过多少年的市场探索,其实“免费使用,广告变现”的模式成为互联网的底层逻辑,腾讯、阿里巴巴、百度、字节跳动都将广告营销收入摆在重要位置。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广告市场,2017年总收入达到457亿美元,比上年提高了21.9%。启信宝的数据显示,中国当前上市的广告公司都已经有了11家至多,相关企业则更多。
根据数据预测,未来几年,这一收入将以11.8%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,2019年达到近600亿美元,并在2022年达到800亿美元。可以说,如果没有了互联网广告,中国互联网的绝大多数企业都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地步,更不可能实现盈利还能真正活下去,所以广告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存活的根本。
【版权与免责声明】
鱼爪传媒要求所有在本网站发布的转载文章,必须事先征得原作者同意,且注明原作者姓名和文章来源,如有侵权或违法行为,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;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和立场,其侵权或违法行为的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。